close
有研究証明頻繁使用手機10年以上、習慣將手機放在枕頭邊上、長時間隨身攜帶等,都會增加罹患惡性腦腫瘤的風險。而青少年由於耳朵和顱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使用手機時腦部吸收的輻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
大多數科學傢認為,即使日常生活中接觸的電磁輻射對健康有一定影響,這種影響與其他常見的健康威脅相比也很可能是非常小的,不必為此感到恐慌。
用手機會導致患上腦瘤?這一點科學傢並沒有做出肯定性答復。然而,近日意大利最高法院卻給出“肯定”的判決。有意思的是,2012年,意大利最高法院也曾判處過一例因使用手機導致腦瘤而獲賠案件。
來自法新社的報道稱,在電信公司工作瞭15年的羅伯特·羅密歐,由於每個工作日要使用3—4個小時的手機,2010年被診斷出患上腦瘤。
手機的輻射是否增加瞭人們患腦瘤的幾率?這一問題從移動電子設備發展的最初階段便一直被爭論不休。那麼,腦瘤到底和打手機有沒有關系?應該怎麼看待其“致癌可能性”?得瞭腦瘤具體意味著什麼呢?又該如何防范?聽專傢如何答疑釋惑——
流行病學上暫無依據
手機輻射被認為是腦瘤增長背後的最大原因,是源於2011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將手機定義為“可能致癌物”。
據IARC發佈的評估報告稱,無線通信設備產生的無線電頻率電磁場有可能是一些人患癌癥的原因,而這種電磁場可能增加患神經膠質瘤的風險。到目前為止,手機致癌還隻停留在“可能”層面上。
“手機輻射會不會引起腦瘤,一直存在爭議,”天津腫瘤醫院顱腦腫瘤科主任李文良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外科學傢也利用動物實驗和人群研究來評估手機輻射的致癌性,但截至目前,流行病學上還沒有任何証據証明手機與腦腫瘤風險增加有關。
李文良認為,手機輻射與腦瘤兩者之間可能會有聯系,但是聯系不大。“因為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手機使用呈爆炸性增長,但腦瘤的發生率卻沒有出現相對應的‘爆發性增長’,增長速度和手機出現前數量並沒有太顯著的差別。”
但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周良輔教授卻給出瞭這樣一組數據,近30年來,上海地區腦瘤年發病率逐年上升,而這30年恰恰是上海手機普及率井噴的一段時期。
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男性膠質瘤的發病率提高瞭1.2倍,女性提高瞭2.2倍。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腦瘤年發病率為6.2/10萬人,上海地區為7—8/10萬人。而在兒童腫瘤患者中,膠質瘤排名第二,僅次於白血病。周良輔分析認為,除瞭近年來醫療診斷水平與患者就診率提高之外,頻繁用手機增加患病風險。
據介紹,有研究証明頻繁使用手機10年以上、習慣將手機放在枕頭邊上、長時間隨身攜帶等,都會增加罹患惡性腦腫瘤的風險。而青少年由於耳朵和顱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他們在使用手機時,腦部吸收的輻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
輻射等於把腦子煮熟瞭?
英國學者曾經做過一個試驗,把手機放到線蟲的撫育箱裡,手機發出的電磁輻射作用一段時間後他們發現,線蟲就像用水煮過一樣。有專傢表示:“盡管顱骨可以屏蔽一部分微波,但電磁輻射的穿透力很強,微波穿透顱骨後作用於腦子,等於把腦子煮熟瞭。”
對“輻射等於把腦子煮熟瞭”這一說法,李文良不以為意,他表示,手機釋放的是非電離輻射,與x、γ射線不同,通常隻會產生少量熱量,臨床上會出現頭暈、頭疼的癥狀,而不會改變人類的DNA。
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一個科學的電動床價格方法能証明腦瘤是由於電磁輻射引起的,但電磁輻射如果超過一定強度、持續一定時間就對人體有害,這是國際上公認的。
因為使用手機時,人體成瞭天線的一部分,而電磁輻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是腫瘤發病原因之一,這也已經是有定論的。決定影響大小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體所接受和吸收的輻射劑量大小,因為人體自身對電磁輻射有一定的耐受力,並不是一接受電磁輻射就會出現狀況。當人體接觸的輻射劑量較小時,其自身免疫系統能夠承受﹔比如有人長時間打電話會出現頭疼、頭暈、皮膚刺痛以及註意力不集中等現象,甚至有人會因其影響睡眠,但這種癥狀還不能將手機與腫瘤劃上等號,一般來說隻要避免長時間接觸手機或者減少打電話時間,癥狀都能自然減輕消失。不能忽視的是,當輻射劑量過大或者長期接觸時,就有可能會對人體產生一些損害。尤其是兒童,其承受能力較成人要弱得多。因此,建議傢長應盡量避免小孩子接觸電磁輻射源。
多種原因導致腦癌高發
世界衛生組織承認,手機會帶雲林電動床來神經膠質瘤和聽覺神經瘤等不利影響,但是否會導致其他癌癥至今尚無定論。
文獻顯示,腦腫瘤在人類十大常見腫瘤中的致電動護理床價格死和致殘率高居第二和第四位,而膠質瘤則是最常見的腦腫瘤,約佔45%—50%。
“從臨床統計來看,膠質瘤在各個年齡層都能發現,目前膠質瘤的發病機理尚不明確,但膠質瘤作為一個典型的惡性腫瘤,跟生物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例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李文良認為,近幾十年腦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除瞭這些危險因素外,與檢查手段提高和公眾意識增強等密不可分。
據瞭解,相對於其他類型的癌癥,腦膠質瘤早期的臨床癥狀並不十分典型,很多患者直到癥狀非常明顯或無法忍受時才選擇就診。
李文良透露,腦膠質瘤的早期癥狀是頭疼,接打手機時間過長也會出現頭疼,不過此頭疼非彼頭疼。數據顯示,大約有30%的腦膠質瘤患者表現為頭痛,其中約有70%的人頭痛會逐漸加重。而且,腦瘤的頭疼一般出現在夜間和晨起的時候,並且伴有陣發性或者搏動性頭疼,到後期就會轉變成持續性劇烈頭疼。需要註意的是,大腦膠質瘤通常表現為前額的疼痛,而小腦膠質瘤則多表現為枕部和頸部的疼痛。若腫瘤短期內明顯進展或者出現瘤內出血,患者會出現急性頭痛發作,此時必須引起重視。對於普通人而言,如果長期頭痛,經濟條件又允許,每年體檢時宜增加頭顱磁共振檢查,對於早期發現顱內病變有很大幫助。
頭顱CT是篩查顱內病變的“第一道屏障”,通常,在CT發現異常情況後,醫生會建議患者接受頭顱磁共振(MRI)檢查。目前認為,MRI是確診腦膠質瘤的主要檢查手段。若MRI仍然難以確診,PET/CT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檢查措施。
一場沒有結論的爭論
手機輻射究竟對人體能造成多大傷害,至今沒人能給一個明確的說法。盡管截止到目前,尚無充足証據支持手機輻射會增加腦腫瘤的風險,但是想要完全排除風險的可能性也並非那麼容易。
大多數科學傢認為,即使日常生活中接觸的電磁輻射對健康有一定影響,這種影響與其他常見的健康威脅相比也很可能是非常小的,不必為此感到恐慌。不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等機構和中國科學傢還是給出瞭一些個人降低手機電磁輻射暴露的建議:首先,應盡量減少每次使用手機的時間,以及每天使用手機的次數﹔其次,在不使用手機時,可以將手機關機並放到遠離人體的地方,千萬不能讓手機“陪睡”﹔另外,建議經常使用手機及長時間通話者,多使用免提或者耳機方式,特別對於那些手機輻射敏感的人群,採用耳機方式會消除用戶的自覺癥狀,在不使用免提時盡量用左耳接聽電話並且左右耳接替接聽﹔在電話放在口袋裡時,盡量將電池那一面背向人體。尤其需要註意的是,避免兒童過早使用手機。
現在,全球針對手機輻射與人體危害的更多相關大樣本研究正在進行電動病床中,相信當這些研究結果揭曉時,我們會對這一問題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瞭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